调研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调研研究
调研研究 经验交流
浅析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地位及作用
宣传调研处 王松
信息来源:宣传调研处发布时间:2021-12-14浏览次数:10507责任编辑:沈劳轩

人口的年龄结构影响着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激增,老年教育的重要性日渐显现。老年教育不仅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了学习和聚会的场所,而且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使广大老年人掌握休闲及生活的知识和技能,使其专长和爱好得以发展和延伸,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一、发展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蓬勃发展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夯实了基础。我国老年教育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构建了省、市(地)、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五级老年教育网络体系,并与党政、群团等多个部门和团体建立了密切的组织联系,突现了老年教育对口部门多,载体、平台多,共享社会资源多等优势。近年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老年教育,随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表明在国家层面上,已把老年教育工作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一项基础工作在不断夯实。实践证明,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面越广,参与和服务社会的条件和机会就越多,就更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实施。

第二,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成功之路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老年人就医、老年人养老、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等等,这些都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老年教育起步比较早,走的是一条先实践摸索后理论发展,先自发办学后政府主导的发展道路。多年来,一大批老同志不计报酬,不辞辛苦积极投身于老年教育中,为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持续贡献力量。时至今日,我国老年教育事业仍在不断总结和创新发展之中。例如,每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都会举办各种老年教育培训班或理论研讨会,总结各校办学经验,加强老年教育理论研究。近年来,国务院出台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系列举措,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能只靠政府行为,亦如老年教育发展一样,同样需要老年人群体自发努力,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三,中国特色老年教育以塑造康乐有为老人为目标,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培养了大批积极力量。大量的实例证明,一个接受过老年教育的老年人,其具备的道德文化素养可以影响身边一批老年人,并且这种影响是叠加的、扩散的。中国老年教育至创立之初就坚持以老年人为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老年大学的教学也围绕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发挥老年人的潜能、满足他们的需要和爱好为目标,经过多年努力,这些老年人已成为参与社会发展,继续服务社会的积极力量,他们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众多的道德、智力和健康的支持,这一独特优势,在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二、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的地位

在整个社会这个系统中,中国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经济地位、社会地位、法律地位三个方面。

1、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经济地位。从经济学上看,在整个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中,发展老年教育是一项投资少,收益大的公益事业。老年教育的收益不是以获得货币量的多少为标准,而是体现在促进老年人知识的更新,完成再社会化后的经济效益。西方发达国家老年教育除了重视老年人身心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培训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满足其退休后兼职或重新上岗的意愿。同时,老年教育还能促进老年消费的增长,如老年人学习绘画、摄影、地理等知识,可以培养他们旅游的兴趣,推动老龄旅游市场的发展。

2、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社会地位。一个国家教育的科学发展是这个国家社会进步的表现,老年教育同样如此。中国特色老年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其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是老年教育对于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以及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上所发挥的特殊作用。目前,我国各级老年大学学员已成为建设和谐老龄社会的重要力量,在完善自己的同时,不断创造社会价值。

3、中国特色老年教育的法律地位。中国老年教育的法律地位是指国家在法律层面上对老年教育的定位。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早在1994年,中央十部委联合印发《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中,第一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把老年教育列为全国发展老龄工作的“国家目标”。随后,1995年国家颁布了《教育法》,次年国家又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老年教育的地位、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以及国家、政府与社会对发展老年教育的责任,从法律上得到了确认。2018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七十一条指出:“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各级人民政府对老年教育应当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值得肯定的是,山东、天津、福建等一些省份也相继出台了加强老年教育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了老年教育的法律地位和重要性。

三、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的作用

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的作用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主要表现在对社会和老年人个体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1、宏观层面

一是老年教育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实施起着推动作用。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参与、保障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三个基本支柱。只有老年人生理、心理、道德上都健康了,才能达到适应社会的良好状态。只有老年人主动参与社会各项活动,才能成为国家稳定发展的积极因素。同样只有老年人晚年生活得到保障,才能使老年人有尊严的生活。上述三个方面,都需要老年教育的推动,首先,老年教育中的健康教育可以帮助老年人增强老年病的预防,引导老年人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其次,老年教育中老年人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可以使老年人更多地接受新事物,激发他们新的生活热情,从而积极投入到社会服务中去。再次,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生命价值、社会价值的升华,促使社会各界更加重视老年人,尊重老年人。由此可见,教育养老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的推动作用非常重要。

二是老年教育为和谐老年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教育支撑。建立和谐老年社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基础。和谐老年社会是指在老年人群体中建立一种和谐、幸福、稳定的社会关系。和谐老年社会的构建需要处理好老年人与老年人、老年人与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老年教育的教育属性决定了老年教育在促进和谐老年社会构建的过程中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方面老年教育为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搭建了平台。许多社会老人通过上老年大学结识了老年朋友,扩大了交际圈,这些老年之间长期的交流、活动,久而久之究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圈子。另一方面老年教育为其他社会群体了解老年人架起了桥梁。老年人在步入晚年生活以后其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往往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这种理解是老年人积极、健康生活的关键。大部分老年人在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后,能够积极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获得赞誉和鼓励,这种认可避免了老年人厌世情绪的产生。

2、微观层面

一是老年教育重塑老年人的心理,引导老年人积极面对退休后的社会生活。老年人退出岗位,逐渐脱离社会活动之后,其社会角色定位发生变化,同时由于家庭代际结构发生变化,老年人的家庭角色定位逐渐边缘化,其心理在不同程度上出现失落、空虚、孤独、抑郁、无所事事的绝望状态。老年教育为老人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帮助老年人调适心态,转变角色定位,增强生活信心,形成新的角色。为此,许多老年学员盛赞老年大学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是老年人的健康乐园。

二是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的学习意愿,使老年人更好实现自我价值。大部分老年人在退休前,由于工作条件、时间、家庭等因素的制约,自身一些兴趣爱好往往得不到很好的培养和实施。老年教育针对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内容,弹性的学习形式、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老年人在自由、放松学习的同时实现了自我价值。以我省老年大学鹰台诗社为例,鹰台诗社是诗词班老年学员自发组建的学员团体,诗社学员们都有学诗、写诗的爱好,经过多年的发展,诗社已成湖北省第二大诗词社会团体,诗社共出版了146部诗词集,创作了5.8万首诗词,其中所编教材《中华诗词普及教程》发行至全国30多个省市,并被美国国家图书馆收藏。

三是老年教育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老年人的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的热情。老年教育在搞活第一课堂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第三课堂,组织引导老年学员走出家门、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老年人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例如,近年来,湖北省老年大学积极加强与所在地街道、社区的联系,组织学员参加街道和社区的活动,先后到岳家嘴社区、东亭社区、水果湖社区开展联欢活动。学校艺术团连续5年,到武昌区福利院进行了慰问演出,为孤寡老人送去欢乐、送去笑声的同时,也激发了学员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激情。2021年10月,省老年大学开展敬老月系列活动,共开展20余场系列主题活动,学员、团(队)员5千余人次到场参加,7千余名市州老年大学学员通过直播平台同步参与活动,各项活动累计覆盖社会老年人300万余人次。上述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老年学员的文化生活,也让老年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及社会的关爱,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发展新思考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老年教育发展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站在新的起点,思考谋划老年教育发展新方位。

思考一:老年教育要助力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学习不仅是一个人的生存方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其历史使命是让长寿的生命富有意义和价值,帮助老龄人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避免悲观厌世情绪。如何解决好庞大的老年人口晚年生活质量问题,是老年群体的最大愿意,更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长期任务。十四五时期,着力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将成为老年人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老年教育要发挥独特优势,根据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社会性发展,重视生命教育,引导老年人加强心理健康维护,以自我完善应对孤独感寂寞感。倡导政府、社会、家庭加强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关注,建立社会支持系统,营造关爱老人的家庭氛围,建立心理慰藉网络,促进其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健康,从而提升老年人生命质量。

思考二:老年教育要帮助老年人适应智能化社会潮流。我国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老龄化与信息化、城市化相互交织。近十年来,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当代老年人史无前例地被带入一个越来越陌生的信息化、智能化生活与学习环境。他们面临着两个方面的挑战:一是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老年人稍不留神就会落后于时代潮流,这加剧了他们的社会脱节风险;二是越来越智能化的社会生态,老年人面临海量的学习内容和不断重塑的学习方式,学习难度加大。在这种形势下,老年教育比过去任何时代都显得必要和紧迫。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要求“发挥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优势,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因此,“十四五”期间,老年教育要积极回应老年人对智能化的需求,通过开设智能化类课程、开展专门辅导等形式,提高广大老年人主动适应智能化、信息化的能力,帮助老年人顺利步入信息化社会。

思考三:老年教育要积极参与老年友好型社会建立。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国家和社会必然要加大财力、物力的投入,加大老龄事业,老龄产业的硬件建设,提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硬实力。同时,也意味着要加大尊老敬老的文化建设,加大亲老的思想道德软实力建设,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舆论环境,提升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软实力。某种程度上看,建设优老、敬老的亲老文化,使之蔚然成风,形成老年友好型社会,比起人、财、物的投入更关键、更重要,这方面老年教育大有作为。老年教育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大力弘扬亲老文化,增强赡养老人、护助老人、孝敬老人的社会观念意识,引导社会各级关心、关爱、关注老年群体。老年教育亦可通过对老年人的“再社会化”教育,重塑老年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倡导老年群体做风范长者,树长者风范,有助于营造和谐的老年友好文化氛围。

思考四:老年教育要助推我国人力资源战略转型。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举措。“十四五”阶段,我国劳动力人口现状决定了老年教育在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劳动力人口早在2012年开始“由增变减”,到2018年已经由当年的9.4亿降到9亿以下。“十四五”期间将延续这种减少趋势,预计到本世纪末劳动力总量降到5.81亿人左右,只占当时总人口的51.4%。长远来看,要化解我国人力资源供给矛盾,除了必须实施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战略转型之外,还需要重视挖掘老年人力资源。我国老年人力资源在未来人力资源战略中是不可忽视的。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低龄老年人口比重会逐步降低,如2019年与2018年比较,我国老年人口中60~64岁的低龄老年人口减少900余万人,占比降低3.7个百分点。因此,十四五时期,需要通过老年大学等渠道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利用好低龄老人这一巨大人力资源“富矿”。让老年人通过老年教育与自我学习,提升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激发他们发挥余热,志愿服务社会、参与现代化治理、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的潜能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