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漫谈
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长廊 > 学苑漫谈
视频之窗 书法作品 绘画作品 摄影作品 诗词赏析 学苑漫谈
纲举目张 教学相长
湖北省老年大学教师 黄金辉
信息来源:宣传调研处发布时间:2017-09-30浏览次数:5984责任编辑:王松

按照湖北省老年大学的要求,本人任教的古代散文、诗词欣赏、诗词写作3个班,都编制了教学大纲,经教学管理部门审定印发后,又以教学大纲为基准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备课、课堂教学、课外辅导等环节的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收效,受到老年学友的欢迎。第一轮3年学习结业后,学员普遍反映说“学有所获”,部分优秀学员更是“学有所成”,发表了不少诗文作品,成为省级和全国的诗词学会会员,有的还在全国和省级诗词大赛中获奖,为省老年大学和班集体赢得了荣誉,也为个人生活增添了光彩。下面,就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一、制定大纲环节:纲举才能目张,教学走向规范。

如果说教学大纲是“纲”,那么教学计划就是“目”。有纲无目,就像室无门窗;有目无纲,也会杂乱无章;有纲有目,才能纲举目张;纲举目张,才能教学有方。

因此,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老年大学的教学工作要走向规范化、条理化,要实现可持续性、可操作性,就必须编制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

在接手这3个班级之前,我只向学校教学管理处递交了一个粗线条的3年计划,没有写得那么规范和详细。一是认为编制教学大纲是学校的事,至少是系、教研室的事,而不是任课教师个人的事。二是作为兼职教师,不知自己在老年大学能任教多久,费心费力把这些文本编写好了,会不会“为他人作嫁衣裳”?后来,经过校领导和教学管理处负责同志的动员,感受到省老年大学对教师的信任和关爱,也联系到老年大学的实际情况,任课教师几乎都是兼职的,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依靠对象。老年大学编制教学大纲不太可能如学历教育的学校那样从上到下,而只能由下往上:即由任课教师个人按统一要求参与编制,交教学管理处审核认定。教师再按照教学大纲的“纲”,去制定教学计划的“目”。有了“纲目”,才好按照大纲和计划去备课、去教学。

按照大纲和计划教学,是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按照大纲和计划教学,是课程教学规律的必然要求;按照大纲和计划教学,是教师本职工作的内在要求。

二、备课环节:认清教学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老年大学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员。要对老年大学学员不同于学历教育的青年学生的个性特征,有比较清醒、明瞭的认识。

老年大学学员,不像学历教育的对象青少年学生那样整齐划一,不是那样成建制地从低年级升到高年级。每个班级几十名学员中,年龄、职业、职务、阅历、学历和诗文水平,都是参差不齐,还会有一些插班生。在我接手省老年大学诗词古文班之前,这3个班原来的任课教师都是中学或大学语文教师,他们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可能比较习惯于运用传统的学校教学方法,但老年学员却对此不太适应。我想,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可能是没有认清、或者说没有“吃透”教学对象,没有做到“问客上菜”、“有的放矢”。我们的学员,主要是省直单位退休的老同志,大部分是非中文专业出身,工作了大半辈子,对传统文化中的古典文学有着比较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不仅想学习优秀的诗文,还想学会诗词的写作方法,自己创作,表达自己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慨。

知己知彼,才能胜任愉快。这里所说的“彼”,主要指老年学员,也包括前任老师。我也思考了自己与前任老师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相同点是,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语文课、写作课都教过,还做过一些面对大学师生、文学艺术家的专题讲座;不同点在于,我和大部分老年学员一样,长期做行政管理工作,主要是宣传文化领域的管理工作, 还是个业余作家、一级编剧,发表过近500万字文学艺术与理论评论作品,出版过12部个人专著。这方面与老年学员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

针对老年大学不同于普通学校的特点,老年学员不同于青年学生的特点,我归纳了对待老年学员态度的“三多三不”:多尊重,不轻视;多表扬,不批评;多交流,不保留。把他们当朋友、当兄弟姐妹,而不是以老师自居,决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

我在备课时就注意把握“三宜三不宜”:教学进度宜慢不宜快,学习内容宜精不宜多,讲授方法宜于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不宜生搬硬套、照本宣科。

经过师生之间一段时间的磨合,大家形成了共识,认为学好诗词古文,至少有三大好处:提高素养(思想与学识),广交文友(爱好与写作),教导子孙(品德与知识)。从而更加热爱学习,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基于这些认识,我以教学大纲为统领,分别制定出古代散文、诗词欣赏班的3年6个学期96次课的教学计划,将古代散文的经典选本《古文观止》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诗歌选》作为选取教材的蓝本,教学计划具体落实到每次课选讲的篇目与诗题。每个学期开学之前,充分利用寒暑假的两个月时间,把新学期的课提前备好,写出详细而规范的教案。从字词句章到主题思想,从艺术特色到流播影响,每节课的备课时间相当于讲课时间5倍以上。临到上课之前,还要把教材、教案从头到尾细看一遍。要求学员背诵的诗文,自己带头背诵;要求学员写作的题材,自己率先做出示范。其中的艰难辛苦,可以用“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来表述。

例如,诗词欣赏班从《中国历代诗歌选》1000首诗词曲中选讲300首,每学年100首,每学期50首,每次课3首左右。重要的诗人词家如李白、杜甫、苏轼多选,几次课十余首;一般的诗人词家少选,一次课二三首、甚至一次课讲两三位诗人的代表作。古文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分成两次课讲。这样备课,都是为了适应老年学员的特点而精心安排的。

为了把省老年大学已经开设的3个诗词班协调好,教学管理处负责同志与我商议,将这3个班分别取名为诗词欣赏(基础)班、诗词写作(中级)班、诗词研修(高级)班。以前的诗词中级班与高级班,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划分,任课教师也没有在一起商议与分工,各行其是,教材体例不同,内容交叉重复。后来在教学管理处组织下,我与诗词研修班的主要任课教师一起商议,对这两个班的教学大纲和计划的内容有一个大体明晰的分工:写作班以讲授诗词格律为主,学制2年。为了适应老年学员“参差不齐”的特点,第一年花相当多的课时补习语音、词汇、语法等古汉语基础知识,然后学习诗的格律,学写五七言绝句、律诗;第二年学习常用词牌的格律,学写常用词牌的词。将修辞、用典等难度较大的内容放到研修班去进行教学。

三、课堂教学环节:讲究方式方法,实施五个结合。

1、个体与整体结合(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理清各种诗文体裁、创作流派的来龙去脉,精品诗文、著名诗人作家的前后影响,不仅要理解单篇诗文、单个诗人作家的“树木”,还要看到同类诗文、历代诗人作家的“森林”。这样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系统、全面地学好诗词古文。

2、理论与实际结合:在诗词古文教学中,根据老年学员比青年学生阅历更广博、积淀更深厚的特点,贯穿“古为今用”、“学以致用”的原则,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又分两个层面:一是授课内容中古代理论与当今实际相结合。如古代爱国诗词中的忠君思想与当今爱国主义的区别,古代爱情诗与当代爱情观的不同,古代山水田园诗与当今环保观念的联系,古代边塞诗与当代国际军事态势的比较,古代咏史、感怀诗与当代时局、人际关系的对比等等,这些都是老年学员感兴趣并且比青年学生更能理解的话题。二是诗词格律、创作方法的理论与学员当前水平的实际相结合。我从老年学员的实际出发,依据自己多年学习和创作旧体诗词的心得,编写了一系列通俗易懂、不须死记硬背的关于平仄、音韵、词性、句式、修辞、意境等诗词要素的讲义,印发给大家,在遵循格律的基础上,编一些适合老年人的“顺口溜、口诀”,用一些诸如以方言辨别入声字的“土办法”,化繁为简,深入浅出,谈笑之间就让大家轻松愉快地领悟了诗词格律和创作方法。

3、讲读结合:每首诗词,每篇古文,讲清作者简介、时代背景、内容与形式的特点等等,精讲多读,“书读三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学员在理解的基础上当堂诵读(轮流领读、分组赛读、分角色朗读),课后熟读,精短文章、诗词名作最好能背诵。如诗词欣赏班3年学习结业,要求能背诵历代诗词名作100首。诗词写作班结业后,要求背诵唐诗宋词100首。古代散文班每学期开学第一次课,要求当堂写出上学期学会的10个以上成语。

4、史论结合:自编讲义《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分二到三次课讲解,从文学史的角度概括性地介绍古代诗歌、散文发展史,使学员对诗歌散文的起源、历代的发展变迁、各个朝代重要的诗文流派、名家名作等文学史脉络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讲解各个朝代、各种流派、各位名家的时候,再温故知新,作相应部分的介绍与论述。

5、学习与创作结合:平时做好课堂笔记,自觉写作读书心得,每学年末举办一次诗文朗诵学习交流会。在教诗词写作班时,每种格律诗的体裁和常用词牌,都以一首优秀古典诗词为例,详细分析它的平仄、对仗、音韵等格律,并要求背诵记忆,个人仿写习作,在班上交流。每学期作几次关于诗词格律、创作方法等内容的专题讲座。在学员基本掌握诗词格律及创作方法后,每次课前,利用可移动的方框“绿板”,把它当作装裱好了的画框,让学员用“粉笔书法”写出自己创作的诗词或对联,当堂交流、讲评。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做“绿板报”。学员们既发表了习作,又亮出了书法,双重表现,多感兴趣,课余时间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我也把每一张“绿板报”拍下来,及时发到微信朋友圈,与更多的学员和诗人、书法家交流。现在,“绿板报”业已成为我们这3个班共有的“品牌”。

在讲解诗词创作方法时,我提出每写一首新作要“不同于古人,不同于今人,不同于本人”的“三不同”理念,激发了学员们的创新思维、竞争意识,其中的尖子学员,在全省、全国诗词大赛中获奖。

四、课外辅导环节:典型带动一般,促进学员成才。

老年大学学员在学习了诗词散文的基本写作方法后,会有比较强烈的写作、发表欲望。对于他们的习作,教师应该予以鼓励。这就要用课外辅导的“爱心、耐心”,激励学员创作的“热心、信心”。对学员习作及时批改、评点,好的让其在“绿板报”亮相,培养典型,带动一般。古文班中有的学员擅长写文章,有的却会写诗歌、对联。教师不能因为这是古文班,就压抑后者的积极性,而是让他们将简短的诗歌、对联写在课堂“绿板报”上;而字数较多的文章,则让他们发到班级微信群里,师生共同传阅和评点。对于诗词欣赏班特别是诗词写作班的学员作品,除了让其中较为成熟的写在课堂“绿板报”上,还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参与各种节庆、纪念日征集诗文的活动和诗词大赛,促使其中的优秀典型“成名成家”,带动一般学员,提高学习积极性,提升集体荣誉感。

每个班都建起了微信群,学员习作发在群里,教师和“群主”、骨干学员及时给予评点,指导修改,真正做到教学相长,讲求实效。

例如,在长江客轮“六一江难”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我就紧急组织老年大学师生创作了一组诗词、对联、祭文,在《楚天金报》刊登了专版。在《湖北省老年大学首届诗会优秀作品选集》中,这3个班的整体水平提升了一个档次,尤其诗词写作班更胜一筹。诗词写作班两年学习结业时,有一半以上学员发表过诗词作品,并成为省级和全国的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为将他们的写作成果汇总,我指导班干部组建了一个“编委会”,编印了一本诗词集《西窗逸韵》,并为之题写书名和作序。在“2016吟咏昭君诗歌大奖赛”中,主办方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应征稿5000多件,湖北省老年大学诗词古文班学员也积极投稿。经无记名投票严格评选后,诗词古文班学员有3人获得二等奖(占全国20人的七分之一),2人获得优秀奖。(5名获奖者中,诗词写作班3名,古代散文班、诗词欣赏班各1名)这份“成绩单”,对于正在学习中的老年大学学员来说,更加难能可贵,因为他们在这次大奖赛中,与全国所有参赛的诗人词家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我想,这对于湖北省老年大学来说,也算是一次锦上添花吧!看到学友们“银龄”时期还能在诗文创作领域不断地“成长、成才、成功”,作为一个与他们一同教学相长的老年教师,自然而然也就乐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