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是新华社记者,退休已经十年多了,直到2014年初,我才到湖北省老年大学学习书法,没想到我的书法还派上了用场。
我的老家在重庆市江津区吴滩镇登云坪。我是家中老大,下有三个弟妹,分别是:妹妹杨正禄、大弟杨正彬、二弟杨正淮。近来,弟妹们不断有“喜讯”传来:妹妹年逾古稀;大弟喜迁新居;二弟到了耳顺之年。于是我用书法为三个弟妹分别写了条幅,给他们唱赞歌。
妹妹古稀不停桡
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都有一个共特点,就是吃苦耐劳。正禄妹妹犹其如此。她原是家乡的一名小学代课老师,生了两个女儿。一家四口人,妹夫扑在生产队挣工分,家务事都落到妹妹肩上,她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又要教学,又要做饭、喂猪、洗衣服,又要照顾孩子,晚上还要备课改作业,活像一只不停旋动的陀螺。不仅如此,她还把一年的两个假期充分利用起来,做点缝纫和服装生意,多挣点钱来补贴家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两个女儿长大成人,分别参加了工作,成了家,妹妹也转为正式教师。家庭收入增加了,负担减轻了,积累了一些钱,贷了一点款,在江津城区买了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妹妹是1998年退休的,虽然妹夫是农村户口,每月只有几十元的退休金,但妹妹有3000多元,两个人生活还是过得去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妹夫和妹妹都已到古稀之年,应该颐养天年了,可妹妹仍然马不停蹄地推销“天狮”产品,成天忙得不可开交。今年夏天,我和老伴在贵阳。江津很熟,我邀请她去贵阳避暑,可她拒绝了,说是没有时间。妹妹忙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为两个女儿操心。大女儿在深圳经商,本来生活比较好,但被骗子骗了150万元,经济受到影响,这使得妹妹也跟着大女儿焦虑不安,时不时还给寄些钱去。二女儿的家就在江津有房有余钱,但她不思进取,常常扑在麻将桌上。这让我妹妹非常恼火,俩母女经常为此发生矛盾。当然妹妹不会把钱补贴给懒散的二女儿的。不过二女儿的小姑娘长期住在外婆家,她长得伶俐可爱,我妹妹很喜欢她,没有觉得是个负担。
根据上述情况,我给古稀之年的正禄妹妹写了16个字的条幅:“一生勤劳,一生操劳;永不知倦,永不停桡。”
大弟喜迁新别墅
大弟正彬生不逢时,上小学高年级时,遇上三年天灾人祸,辍学回家参加生产,成家后独立出来,生了三个儿子。俩口子勤扒苦做,把孩子抚养成人。孩子们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大好时光,三个都出去了,大儿子杨林当兵复员到武汉,先是给别人打工,后来是自己当老板,经过10多年的挫折、摸索和锻炼,终于获得了成功,他买了住房,买了门面,买了汽车。杨林发财后,不忘岳父岳母爸爸妈妈,先是在武汉市蔡甸镇上为岳父母建了四层楼的一座小楼房。过了几年又投入一大笔资金在家乡江津登云坪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建了一栋三层楼房的别墅,今年进行了装修,新建房子的设施不比城里的差、沙发、电视机、电冰箱等一应俱全,做饭有沼气,用水有清洁的自来水,洗澡有太阳能热水器……,正彬和他的老伴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了,倍感社会主义农村的幸福和美满。
有鉴于此,我给大弟书写了这样一条幅:“少时饥寒少读书,躬耕田园住漏屋。改革春风拂大地,儿子各自奔前途。老大武汉当老板,富了不忘孝父母,投入巨资建新居,恭喜正彬迁别墅。”
二弟苦尽甘已来
二弟杨正淮的磨难不比正彬少,他成长在极左的时代,也没有读到多少书。成家后他们生了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小的是儿子。他很重视教育,再苦再累也要把儿女培养成大学生。他要多积攒些钱供儿女上学的思想,被别人一眼看穿,那人邀约他合伙做汽车运输生意,二弟欣然同意了,但10多万元的成本哪里来呢?他只好向亲戚朋友借,运输汽车买来了,但那位合伙人不好好做生意,一有点钱就去嫖了赌了,不到一年就经营不下去了,把运输车卖了,二弟跟着倒霉,算下来不但没赚到一分钱,反而拉了一屁股债。这时,女儿正在读大学,儿子正在读高中,都正需要钱,二弟一家陷入困境,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正淮一时想不通,曾有过与合伙人“同归于尽”走绝路的想法。好在在家人的劝说下,二弟振作起来,重起炉灶,学做“马拉糕”的食品生意,两夫妻奋发图强,起早贪黑,再加上讲究产品质量和卫生,生意兴隆,三、四年时间就把20多万元债还清了。如今,大女儿和同学合伙创办了一家公司,儿子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公司,他们都买了房子和汽车,二弟也在重庆买了一套小户型的住房。回顾过去,想到现在,二弟觉得自己好像从地狱走到天堂一般。目前,二弟俩口子还在成都做“马拉糕”的生意,不过比较注意劳逸结合了,因为他毕竟是60岁的人了。为此,我这样给二弟书写了条幅:“磨难挫折锤意志,奋斗拼搏强身躯。耳顺之年富贵来,儿女成材福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