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经验交流
调研研究 经验交流
当好老年大学校长的实践与思考
湖北省襄阳市老年大学校长 刘德政
信息来源:襄阳老年大学发布时间:2018-01-11浏览次数:6916责任编辑:沈劳轩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好学校必定有一位好的校长,这是皆知的共识。如何当好老年大学的校长,这是一个重要命题,在座的各位比我研究得深,比我探索得多。我到老年大学时间不长,经验不多,协会领导安排我在这里回答这个课题是勉为其难,但的确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研讨机会,同时给人鼓舞和鞭策。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不妥之处,请给予批评指正。

一、动因来自于认识

组织安排我担任老年大学校长时,说实话我是缺乏思想准备的。一方面,我对老年大学的了解不多,怕干不好误了事业、毁了自己;另一方面,退休后60-70岁无官一身轻,家庭负担轻,身体又健康,是快乐养老的黄金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做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来是三股动力驱使了我、激发了我去面对和接受:一是领导的信任和看重。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出面,组织部主要领导多次出面做工作。通过细想,从入伍到退休一直听党的话,从不讨价还价,真是做到了“誓做革命一口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难道休息后留下一个不服从组织安排的臭名吗?二是老年大学的工作基础和社会认可度。前几任校长都为学校发展功不可没,为后来者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三是老年教育的新形势和新期待。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保障条件越来越丰厚的今天,人口老龄化的新时代已经到来,追求精神文化养老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关爱老年人生活、老年人教育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在这种形势下,老年大学大有可为,空间无限,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可以说是夕阳的群体,朝阳的事业。为此,深感责任在肩,责无旁贷,务必顺应大势,明确使命,热情投入,积极作为。

二、履职来自于责任

作为一校之长,要抓的事情很多,必须总揽全局抓大事、合力攻坚抓难事、求真务实抓实事,我体会就是抓好“三个一”:

第一要义,抓方向定位。襄阳老年大学应该是全市近80万老人、6万老干部精神文化养老的中心,学校办得如何,对这么大一个群体影响极大。因此,我们在吃透上情、了解外情、研究市情的基础上,集中全体教职工的智慧,把方向定位在“五大作为”上:即助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构建和谐社会的稳定器、打造文化襄阳的生力军、传承优良作风的加油站、服务老同志的康乐园,真正办成与时代合拍、与地位相称的老年大学,独具特色、充满活力的老年大学,社会认可、学员满意的老年大学。

第一要务,抓发展兴校。老年教育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显著区别就在于:有培养需要,但没有绝对目标;有能力的提升,但不是为了就业;有规章制度,但更有自由度。根据这一特点,老年大学必须把发展兴校作为第一要务,以老年学员“爱好不爱好、满意不满意”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老年朋友开辟一个更新知识的校园、和谐温馨的家园、安度晚年的乐园。学校发展首要的是加强阵地建设。经过方方面面的努力,校舍问题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市政府决定把现在使用的大院整体移交给老年大学,预计可增加教学面积一倍以上,让老同志们有一个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目前这项工作正在运作之中,预计年底前可以到位。其次是强化教学管理。入学靠自愿,专业靠自选,学习靠自觉是老年学员参加老年大学学习的重要特点。因此,必须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和立校之基。我们一方面坚持因需施教,科学设置专业学科,按照尊重市场走向、尊重法律法规、尊重特性爱好、尊重现实条件而定,很对学员胃口。现在学校最热门、最火爆的专业是摄影、书画、音乐、舞蹈、武术等。另一方面坚持创新教学管理,着力突出教学的主体地位,根据学员的学习需求、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组织和实施教学同时,抓好开门办学,走出校门、市门、国门,注重“三个课堂”的协调发展。学校专门制定出台了《襄阳市老年大学教学管理创新若干意见》,主要体现在“五制管理”上,即:竞争上岗制、跟班管理制、标杆激励制、考核奖励制、末位淘汰制,有效调动了各个层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其三是拓展学校功能和活动平台。经主管部门同意,我们申请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加挂“襄阳市老年继续教育学校”牌子,承担起老年继续教育任务。申请省体育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批准成立了“湖北省健身气功(襄阳)培训基地”,承担起襄阳市健身气功的推广、培训工作。学校各专业学会和15个艺术团,经常组织起来走社区、下农村、进企业、入军营,用歌舞、书画等不同艺术形式,展现老年大学学员的学习成果,宣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我市惠民利民举措。

第一要责,抓队伍建设。打造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兴教兴校的根本,也是校长的第一责任。在领导班子建设上,除结构优化外,我们明确要求力行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激情一团火、谋事布一局盘棋,真正树立不来谋利,而来谋事;不来守业,而来创业;不来养老,而来敬老的思想境界。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除积极建立教师人才库,严把“入口”关外,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四名”工程:即名师、名课、名科、名专业,做到师德为先、师才服众、师绩公认、师采照人。通过争创名师、评最美老师、绩效挂钩等活动,教师积极性空前高涨,感人事迹层出不穷。摄影研修班教师陶宜军利用担任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及襄阳日报首席记者的人脉资源,组织发起了“用镜头感悟社会,用摄影记录生活”为主题的襄阳老年大学摄影专业创作展示活动,制作100个版面,全方位反映我市改革发展成果,展出以后引起轰动。被评为最美教师的黄祖顺,任教8年来,从未请过一天假,从未耽误一节课,学员由最初的66人,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人,成为学校专业报名人数之最。我校现在已形成教促进学,学促进教的良好态势。90多岁的高龄学员何长志出画册,厅级干部学员徐建初深夜忙采风(拍摄夜景),八门课程一人干的学员颜秋香,学员曲波带动全家兄妹6人一起上学,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老总刘国本虚心求学等,感人的故事不断涌现。在服务团队建设上,我们提出打造四个团队:即目标一流、与时俱进的团队;为人师表、勇于创新的团队;敬业奉献、优质服务的团队;精诚团结、合作共事的团队。目前,一支有爱心、有忠心、有热心,以校为家、以岗为荣、以公为重的服务团队正在形成。

三、启示来自于实践

近几年,襄阳老年大学发展态势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2014年春季在籍的学员已达4450人,预计秋季将突破5000人。前景也越来越可观,从校内环境到校外环境,从领导体制到工作机制,从办学经费到办学场地,从教学管理到师资队伍,都在发生着积极变化。回顾这些变化和取得的成绩,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有三点: 

第一,必须争取领导抓领导。老年大学工作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党委、政府的重视程度,取决于有关部门的配合程度,取决于学校自身的争取程度。没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老年大学的工作则举步维艰,甚至一事无成。因此,我在工作中十分注重争取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对老年大学的重视和支持,为学校的发展营造环境。一年来,市委书记两次就老年大学发展问题作出批示;市长两次到老年大学调研,解决学校面临的重大问题;常务副市长、组织部长分别带领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到学校召开现场办公会,对学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协调,使制约学校发展的场地、经费两大瓶颈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更加坚定我们的信心和决心。

第二,必须创造机遇抓机遇。老年大学工作既要谋时又要谋势,必须用开放的思维、敏锐的眼光、强烈的责任感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省委省政府鄂办发(2013)20号文件出台后,我们及时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利用各种机会加强请示汇报,利用各种渠道加强信息宣传,利用我市主流媒体连续开展上中下三期系列报道“走进老年大学”,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问题迎刃而解。如办学经费由过去到处求爷爷拜奶奶,变成财政投入每年增长与成员单位定额支持相结合,今后无论谁当校长,这个保障就有谱了。

第三,必须谋求创新抓作为。我们在实践中,始终把观念创新、工作创新和模式创新作为兴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如在模式创新上,学校管理推行的是“退休干部+在职干部+外聘人员”的模式,内部管理推行的是“校委会+学委会+专业学会+班委会”的模式,学员构成推行的是“1+3”的模式,即以专业教学为主体,外加15个学校专业团队、4个分校和16个校外辅导站。通过模式创新,带来了学校发展的新气象、开拓了学校发展的新途径。

随着老龄化的提速,退休老同志逐年增多,老年大学学员必将呈现出年龄低龄化、职业多元化、需求多样化、服务精细化的特征。如何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保持老年大学旺盛的生命力和良好的适应力,将是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课题。我们将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的宝贵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教学方式,创新课程设置,使老年大学越办越活,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