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纵览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史纵览
党建动态 理论学习 党史纵览 组织建设
她,不只是一座山
王林强
信息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时间:2017-09-28浏览次数:9746责任编辑:王松

序:也许从小学读到袁鹰写的《井冈翠竹》起,在我的心里就蕴藏着一种井冈山精神,说不清,道不明,化不开,成为了我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情结。无边的葱茏,不尽的绵延,召唤着我,来寻找昨天燎原的星火……


没有来到井冈山之前,我只知道它位于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这里有着层层叠叠山、林林总总树,潇潇洒洒竹,还有那轰轰烈烈篇。这里发生过许多至今都让人们肃然起敬的故事如火如炬,如日如月,燃烧并照耀在历史的深邃里。在初秋的美好时节里,我带着埋藏已久的梦想,怀着无比崇敬和缅怀之情,第一次来到这片革命先烈们曾经战斗过的红土地,去重温革命先驱的峥嵘岁月。


巍巍井冈山,绵延五百里。远远望去,好像一块绿色的锦缎在大地上铺展开来。放眼望去,云雾缭绕中满山的绿是那么的雅致,绿的天然、绿的壮观。在井冈山入口处,伫立着一尊红旗式样的雕塑,上书朱德题写的“天下第一山”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为何称为“天下第一山”?她让我在思索中得出了答案:她,不只是一座山,她有着理想信念的巍峨;她有着英雄气概的凛然;她有着心灵祭坛的威严。


(一)


思绪穿越时空,久久留驻在那遥远的年代……1927年,中国正在经历血与火的洗礼。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因遭敌人重兵围攻受挫,在决定部队是攻打中心城市还是向农村转移的激烈争论中,毛泽东深沉而透亮的目光,锁定了井冈山。中国革命注定要在这峰恋起伏、群山如黛之中汲取灵气,焕发生机,燃起势可燎原的星星之火。在“毛委员”领导下,经过三湾改编和改造袁文才、王佐两支地方武装等大手笔后,在这块弹丸之地站稳了脚跟,诞生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彭德怀率平江起义部队相继上山,自此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亮点,原本寂寂无名的井冈山写进了中国革命历史的史册,从而掀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光辉篇章。


但是万事开头难,在井冈山革命初期,我们党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迷失信念者有之,悲观失望者有之,半路出逃者有之,投敌反水者有之。人们难以想象,仅凭区区数百,仅靠破枪长矛,不断站稳脚跟,进而夺取全国政权?这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即便是在我们革命的队伍里也弥漫着“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我同样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到了茨坪八角楼,在那里找到了答案。穿越八角楼的每一束光芒和每扇窗棂的缝隙,都能透出石破天惊的智慧,望着陈旧的书桌上摆放着那一盏清油灯,我仿佛看到了“毛委员”在这盏油灯下奋笔疾书的身影,仿佛看到了他一手吸着香烟,一手插在腰上,思索中国革命的前途。就是在这盏油灯下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文献,他用一盏油灯点燃了革命的火种,用理论上的清醒、信念上的坚定和实践中的探索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无数身处黑暗中的人看到了光明和希望,硬是在丛丛荆棘中带出了一支坚定理想信念的铁军,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于是,黄洋界的炮声轰然响起,沉睡的罗宵山脉从此苏醒,一根小小的灯芯,以星星之火燃烧起燎原之势,蔓延整个中华大地。


(二)


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井冈山的一草一木无不令我思潮起伏,感慨万千。茨坪背面北岩峰上,修筑着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来到这里,每一个人都肃穆起来。登至石阶最顶端,远望山下,久久地仰望陷入沉思,那苍松翠柏掩映下的陵园道不尽我们深切的怀念,那高耸入云的烈士纪念碑矗立在空中录不完我们无尽的思念。


在纪念堂大厅里,看着毛主席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六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我的心被酸涩、苦楚、敬仰各种复杂的心绪萦绕着。我低下了头,目睹鲜血染红的土地,仿佛跨越时空与英雄的灵魂相遇。


井冈山斗争时期,是残酷的、激烈的、艰苦卓绝的。国民党政府一心要消灭红军,通过“进剿”“会剿”“围剿”三种进攻方式同时入山,不断地上演着拉锯式的生死较量,无情的杀戮遍布于每寸土地。那艰苦的岁月,井冈山人妻送郎、父送子、兄弟当红军,牺牲自我的大无畏精神如此崇高。在两年四个月的斗争中有4万8千多革命者为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流尽最后一滴血,其中留下名字的只有15744位,还有3万多革命烈士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留下,用自己的生命祭奠了一个理想、一个誓言、一个信仰。英雄已逝,英烈长眠于地下,后人怎能忘记这些为天下安宁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烈?怎能忘记你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怎能忘记这气贯长虹的浩然正气? 青山翠柏之间,你们的精神熠熠生辉,成为这片土地上,泱泱中华最为可敬的民族魂。


任何一场革命,势必有千万将士抛头颅洒热血;任何一场革命的胜利,注定由无数无名英雄共同造就。望着烈士陵园山上矗立的巨大雕塑火炬,沉浸在令人心灵震撼的英烈事迹中,我的思绪悠悠,暗自怀伤。斯人已去数载,岁月沧桑斗转星移几辈人,英雄的烈士们,你们看啊,那燎原全国的星星之火,就是你们用鲜血点燃的啊!你们的英雄气概留下的是一段永不磨灭的革命记忆,记忆的是一部光辉灿烂的红色历史。你们浴血奋战,将自己滚烫的鲜血染红了整个井冈山,红遍了祖国每一寸土地,流进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三)


五百里山绿水秀装点着她的美,但更多的是她的故事、她的传奇,她的精神。井冈山就像是一幅被血染过的壮美老画,她汇聚了那年那月的红色烟火,成为国人梦萦魂牵的集体回忆;又像是一尊心灵的祭坛,成为艰苦奋斗的精神象征,凝聚千万人内在的信念……


一个故事,讲了九十年。重温这段苦难辉煌的革命历史,在井冈山会师雕塑前,看到两个领袖亲密相握铜像,我仿佛看到了心与心碰撞,力与力对接,灵与肉的交融,看到了红色种子刚刚发芽,革命的火焰开始点燃……在黄洋界,我看到当年作战的堑壕依旧保留在那里,当年击敌的大炮依旧威武在那里,这记忆的刻度和隆隆回荡的炮声,是一个民族的觉醒……走在挑粮小道,这不是一条简简单单的路,有崎岖,有坡坎,有弯道,当然还有挑粮的脚步声,还有御敌的枪炮声,“毛委员”的斗笠、朱军长得扁担,这里藏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旌旗在望的山下、鼓角相闻的山头,这里藏着多少惊心动魄的险象;就是这条路,清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脉络,裹挟了星火燎原的革命走向……置身于小井当年的红军医院,我仿佛看到,那年那月无药无设备,那栋黑色的木楼里延续了多少救死扶伤的动人场景……徜徉在这片伟大而神奇的土地上,我细细的从每颗草木开始追寻,你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革命先烈的鲜血,你的每一个村落都传颂着红色的经典,你的每一处人文景观都在诉说着红军的浴血传奇……


夕阳如火、一抹鲜红的彩霞,恋恋的亲吻着井冈的每一座山峦。思绪随着晚霞飞,我静静地漫步在松柏竹径之间,眼前忽然浮现出“毛委员”坐在“读书石”上孜孜不倦、认真读书的身影,仿佛看到朱老总带着赤卫队员神出鬼没突破封锁线,仿佛看到俊秀的山妹子挎着竹篮,唱着那动人的《十送红军》《红军阿哥慢慢走》……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这里的每一处风物,都令我沉思;这里得每一个故事,都令我震撼;这里的每一张脸孔,都令我感动……我在这里沉思、我在这里震撼、我在这里洗涤,井冈山已经深深地镌刻进我的生命里!那满山葱茏清翠的翠竹啊,你是多情的歌手,诉说着时代的心声,是为过往,更是提示着今朝。


(作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天津作家协会会员,天津泰达城市轨道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