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经验交流
调研研究 经验交流
坚持本地本校特色 建设独特校园文化
黄陂区老年大学
信息来源:黄陂区老年大学发布时间:2015-12-30浏览次数:6663责任编辑:王松

老年大学校园文化是以老年大学为依托,以老年人为主体,在学校教学实践过程中培育、传承并不断吸收现代文明成份,为师生共同遵循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学校的精神支柱和灵魂,也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黄陂区老年大学创办28年来,尤其是近些年来,坚持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努力建设独特校园文化,推动文化强校不断发展。

一、深化思想认识,增强文化自觉

从广义来讲,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并且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放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第一、第二位,这为老年大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化强校指明了方向。

老年大学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是老年大学的重要特征和显著标志,是老年大学的灵魂,也是老年大学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推动老年大学发展的动力,这正如文化是促进我们这个国家在世界来说是唯一五千年持续不断发展的大国的道理一样。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北大著名哲学教授任继愈先生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经验》一文中说过,中华民族五千年统一的时代是七分之六,分裂的时代只占七分之一,能够持续统一,绵延不绝,有民族的、经济的、政治的原因,更有文化的原因。从文化上看,一是有统一的汉字,二是有统一的语言,三是有统一的信仰,崇拜儒家。虽然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希腊文明比中国早,但都中断了。从古到今几千年维持不断,持续发展唯一的国家就是我们中国,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是中华民族之魂。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竞争的重要方面。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该发扬慎终追远的优良传统,进行文化寻根,加强文化自觉。用先进思想、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指导自己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银龄”大军不断增加,加强老年大学文化建设,不仅会使老年大学产生巨大凝聚力,激发老年群体的生命活力和精神风貌,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有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发挥后发优势,营造校园环境

人的自然与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类活动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因此环境与文化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关系。环境对文化的影响作用,好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有利于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建设老年大学文化,离不开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优化和区域小环境的改善。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强对文化事业和老年教育的投入力度,把建设好老年大学、发展老年教育作为民生工程来抓,投资两千多元建设了新校,所有设施设备全部更新,校址毗邻广场,环境优美。去年底,区政府又批拨50万元添置电梯,方便老人上下楼梯。我们借老年大学新校搬迁之机,发挥后发优势,大力营造校园环境。一是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征集校歌活动,请广告公司设计制作了校标、校徽,校标和校名矗立在学校大楼顶层正面,亮丽夺目。现正按统一要求实现亮化,晚间更加璀璨。二是“让老年大学的墙壁说话”,在教学楼每层楼楼梯间悬挂了与老年人相关、健康向上的古典诗词,如“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清·郑燮),“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宋祁),“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唐·钱起),使老年人感到自豪和骄傲。在各教室内黑板上方悬挂与专业相关的名人名言,如诗词教室的“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唐·韩愈),书画教室的“丹青初炳而后渝,文章岁久而弥光”(南朝梁·刘勰)等等,激励老年人的学习进取精神。在教室走廊两侧,悬挂学员创作的国画、书法和摄影作品,让学员有成就感。三是每逢重大节日和节令、学员生日,教学楼一楼的电子屏就会打出与节令时节相关的古诗和学员生日的祝福,使学员感到校园的温馨和学校的温暖,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班级由原来的16个发展到现在的39个,学员从老校的六百多人猛增到1200多人。

三、突出三张名片,打造文化品牌

黄陂为古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盘龙文化、木兰文化、二程文化”三张文化名片享誉中外。黄陂盘龙城文化遗址的发掘,将武汉建城历史提前到3500多年前,是武汉城市之根。黄陂是巾帼英雄木兰的故里,木兰将军的传说及遗迹遍布黄陂北部各街乡,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华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木兰山因人而显名,木兰因山而流芳。唐朝诗人杜牧任黄州刺史时于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曾慕名登木兰山,并写下了《题木兰庙》“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的诗句。北宋理学家教育家程颢程颐兄弟诞生于黄陂,祖孙三代在此生活六十五年,《千家诗》的第一首诗《春日偶成》就出自程颢之手。成语“程门立雪”、“如坐春风”,反映了二程夫子授业从教的事。这三大文化,孕育了黄陂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黄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古老文化被注入了新的内涵并焕发出勃勃生机。据此,我校从建校伊始,就注重突出三张名片,打造文化品牌。首先,最早开设了古典诗词(文学)、绘画、书法课,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其次,以社团为依托,成立了“双凤诗社”、“西陵书画社”,创办了校刊《双凤诗刊》、《西陵墨苑》、《西陵枫红》和诗词班班刊《酬唱园地》,共出版了210余期,为学员提供了一个发表作品,交流经验的平台。第三,组织出版诗词书画专集,学校先后借党和国家重大庆典纪念日,先后结集出版了《红叶颂》、《滠水冬韵》、《祖国万岁》、《夕阳拾萃》、《三庆集》、《歌颂二00八》、《圆梦夕阳》、《诗韵留影》、《金色夕阳诗词集》等诗词专集。此外,我们还鼓励支持教师学员出版个人诗词书画专集,先后有王士毅、陈忠德、吴江涛、姜家春、万静平、杨利华、易厚新等38名教师学员出版了个人的作品。第四,鼓励支持学员参加各级诗词、书画、楹联学会、协会活动,有106位学员分别为各级会员,仅2012年至2014年,就有1445人的作品在国家和省、市、区诗词楹联、书法绘画刊物上发表,有59名教师学员在市以上各类诗词楹联、书法绘画竞赛征文中获奖,为打造我校文化品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作出了贡献。第五,除组建创作性社团外,还抓好展演型社团,着力打造校艺术团。艺术团现有5个队,一百多名队员,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生力量,又是区内各项大型庆典文艺演出不可或缺的队伍,同时也是参与市以上各类文艺演出比赛的生力军。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参与区内大型文艺演出155场,观众达10万余人(次),参与市以上各类演出比赛54场,共夺得一等奖15项,二等奖25项,三等奖26项。新校搬迁后,我们又组建了52人参加的女子威风锣鼓队,今年重阳节,金秋文艺晚会甫一亮相即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

四、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核心价值

当前,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其每项内容,都可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注释和渊源。只有努力传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才能有效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说到底,最根本的是人生价值。每个人在一生当中都会遇到三个矛盾:一是人与自我的矛盾,比如现实状况与理想追求,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二是人与他人的矛盾,因为每个人都在社会中存在,有家庭关系、同志关系,还派生出民族与国家关系;三是人与自然的矛盾,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是很大的。要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找到答案。为此,我们把课堂教学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校园文化,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通过课堂教学,传授传统文化,如处理人与自我的矛盾就是要塑造“人格”。儒家讲“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每个人都要有独立的意志和人格,我们引导老年人要有尊严的生活,要用自己的人格人品教育和感染年青一代,要有“三立”精神,即“立德、立功、立言”,即使做不到“三立”,而在一个方面有贡献,也值得人们的尊重和敬仰。处理人与他人的关系,传统文化最为规范的准则是“仁、礼、和、义、信”这五个范畴。我们通过文史讲座,使学员们懂得,“仁”就是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讲“仁爱”,墨家主张“兼爱”,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和谐。“礼”是道德规范,儒家认为“治之经,礼与刑”,治理国家靠两个方面,一方面讲“礼”,一方面要讲“法”,本来我们是礼仪之邦,可是现在有些人比较淡薄,年轻人不用说,一些老年人遇见不顺心不随意的人和事爱动粗,牢骚满腹,本来身体不好,反而加重了病情,因此,还是要讲“礼”。“和”就是和谐,孔子的学生有若讲“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是和为贵,孟子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第一位,人和才能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义”就是清廉与公正。“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这是重要的道德规范。今年春晚有一个小品,是针砭有些老人在跌倒之后,被路人好心相助而反诬为肇事者时弊的,因而在网络上引起了“究竟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的热议。这就是不讲诚信的表现,有违道德和良心。处理人与自然的矛盾,就是要弘扬“天人合一”的学说,人与自然要良性互助,协调发展,要节约有限的资源,保持生态的平衡。总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广大学员的精神品质,加强广大学员的道德情操修养有极大的好处。

五、加强载体建设,展现文化成果

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充分展现文化成果,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为此,我校在组建文化社团、办好校刊、班刊,抓好校艺术团,搞好各种文化展演活动等基础上,还着意加强以下文化载体建设,为展现文化成果搭建平台。

1、办好《黄陂老年教育》。自2004年吴方法同志出任区老年大学校长后,学校就创办了《黄陂老年教育》。通过该载体,及时向社会宣传报道党和国家及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发展老年教育所召开的重要会议,作出的重要决策和布署;宣传报道全区老年教育工作进展及先进典型;宣传报道区老年大学的重要活动及工作进展等,10年间,共出版发行《黄陂老年教育》130余期,社会反响较好。

2、抓好校史陈列馆和校园文化橱窗建设。新校落成后,我们精心打造了校史陈列馆,运用丰富的史料和作品、奖品,展示了老年教育的丰硕成果,还充分利用新校进门大厅的有利位置,抓好校园文化橱窗建设。通过橱窗,在不同节点和阶段,有计划展示诗词班、书法绘画班、摄影班、舞蹈班及艺术团等学员的优秀作品,使老年学员增强了大器晚成的自信和成就感。

3、建立涉老和文化部门联动机制,为学员搭建展现文化成果的社会大舞台。我区由区委组织部牵头,建立了区委老干局、区文体广电局、区老龄办、区老年大学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不定期研究布署涉老工作和文化演出活动。每年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区老年大学艺术团、戏剧班、舞蹈班、模特等班学员所组成的演出团队既是区内城乡演出不可或缺的队伍,又是代表区内相关部门参与省、市演出比赛争金夺银的生力军,赢得了社会各方面的认可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