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 省外动态
校园要闻 市州动态 省外动态 通知公告
中国特色老年教育助推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长 张晓林
信息来源: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发布时间:2017-12-26浏览次数:4824责任编辑:沈劳轩

近几年,老年大学教育“热”作为一道风景线,悄然兴起于社会,十分抢眼。很多老年大学开学报名的场景火爆,入学名额满足不了需要,供不应求,不少地方出现“一座难求”。包括新华社在内的一些中央媒体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做了相应的反映和报道,引起党和政府高层的关注和重视。据数据显示,从八十年代初山东老年大学创建到现在,老年大学已有7万多所,在校学员多达800多万,如果把触角深入农村乡镇的远程教育的300多万学员算在内,老年大学学员有蔚为可观的1200多万。老年大学已是遍地开花,几乎各省、地市、县都有,只是层级不同,规模不同而已。令人感慨的是,老年大学教育发展的势头仍很强劲,正所谓“双鬓白如雪 学习未能止”。人们要问,不断走热的老年大学教育说明了什么?


重新认识老年人


常言道,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老年人是任何社会都有的现象,是极为普通又司空见惯的特定群体。老年人天天都会遇到,我们也经常要和老年人打交道,不少人以为熟悉、熟知老年人。其实不然,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熟知未必就是真知。老年教育热的兴起,使我们不能不对今天的年人刮目相看,不能不重新审视和认识当今时代的老年人。


以往提到老年人,大都会想到退休在家,足不远行,照看儿孙,颐养天年。这样的老年人形象,是根深蒂固的。但现在靠不住了,如果对老年人的看法还停留在这上面,恐怕是不准确、不全面的,是肤浅片面的。老年大学教育热的兴起,使我们有了新的看法。现在的老年人已大大不同于以往的老年人,他们大多有知识、有文化、有阅历,视野开阔,兴趣广泛。认为60岁、70岁还不算老,仅仅是处于临“老”状态,还属于人生的“黄金时光”。他们涌向老年大学,选课学习,学书法,学绘画,学音乐,学烹调,学电脑,学针灸,希望挖掘自身的潜能,做过去想做而没能做的事情,实现埋在心里的愿望。他们借助于老年大学的教育学习,希望能够重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希望继续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而不要被过早的边缘化。于此相联系的,则是他们走进旅行社,到世界各地游览观光,拍照留影,购物休闲;走进公园广场,歌咏合唱,跳舞健身..........。


为什么现在的老年人的形象与以往不同?


首先,是时代不同了,当代老年人的身上和其他人一样,鲜明地体现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物质条件不断优厚。生活状况的改善,家庭财力的积累,使过去许多做不了事情现在可以做了。物质世界的富裕使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过去被贫穷匮乏禁锢、压抑的精神世界得到解放,很多内在的学习欲望和需求释放和焕发出来。这是一个大背景、大前提、大条件。


二是,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到来,使得老年人这一白发银族越来越庞大,退休后的老年人如何展开自己的生活,则成为突出的全社会的普遍问题,不少老年人选择了学习,用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三是,这一代老年人大都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孩子们长大了,出国学习,外出就业,不在身边既经常又普遍。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的不少,老人的闲暇时间较多,这也为老年人走进老年大学,重拾学习,提供了便利。


眼下我国老年人的这种活跃形象,和国际上对老年人的判断是一致的。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时代进步了,生活富裕了,健康和医疗条件改善提高了,老年人衰老的年龄推迟了,一些老年人的活力和生机依然如故,他们对生活的欲望和需求不亚于年轻人。国际上一般把60岁-75岁这个年龄段叫做“前老年时期”,到75岁之后才正式进入老年人阶段。从这个视角看,在我国老龄化社会到来之际,老年人群中兴起的学习教育热,是符合现代国际老龄社会发展大趋势的,各地老年大学的发展也自然是应运而生,顺势而为。


打通人生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我国老龄化日趋严峻的情势下,对老年教育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有人把老年教育喻为人生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这不无道理。不断走热的老年教育说明,这人生教育的“最后一公里”正在打通。


国际上流行第三年龄段教育的理念,强调的是老年教育在人生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一理念认为,人生可以划分为四个年龄段。第一年龄段,是人开始社会化和接受教育的阶段,即接受学习教育阶段;第二年龄段,是就业、成家、赡养家庭的阶段,即就业阶段;第三年龄段,是60岁离岗退休以后,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又拥有自己安排的足够时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接受学习教育,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力,是人生充满自由和独立学习教育的阶段,即第三年龄教育阶段;第四年龄段,则是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料的年龄段,即依赖他人护理阶段。国际社会界定的“第三年龄教育”,是以60-75岁的老年人为教育对象,通过学习教育,使老年人圆年轻时期的梦,继续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过上有情趣的晚年生活,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使老年人回归社会、充实人生,赋予新的生命力。第三年龄段教育体现了人口老龄化时代,全球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高度关注。我国老年大学协会是国际老年大学协会的副主席单位,国际上对我国老年大学的发展很重视,多次来我国实地参观考察老年教育的经验和做法,并给予赞赏。不难看到,我国老年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和国际的老年教育的大潮和走势是相契合、相一致的。


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


老年教育走过来了30多年的历程,积累了不少经验和认识,但毕竟是新时期产生的新事物,还有许多未被认识到的东西,未知远远大于已知。


老年教育,姓“教”,这是没问题的,老年教育,姓“老”,这也是没问题的,但还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解读老年教育,认识把握老年教育与时代发展、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积极开拓老年教育承载、包含的社会内涵、社会功能,这无疑有助于我们深化老年教育的认识,进一步增进老年教育的自觉意识和有益理念。这里有两点:


一是老年教育成为老年人重新融入主流社会的重要支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说过一句非常精辟的话,这就是:“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换句话说,人之所以为人,主要不在于自然属性、生物属性,而在于社会属性、文化属性。人终归要老去,迟早要走入暮年,就像有过灿烂的童年、活力迸发的青壮年一样,老年也是人一生中的一幕,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但认识和对待人的老年这一自然现象,却不可以仅仅以自然的眼光、生物的属性来看待,否则就失之偏狭、失之肤浅。


老年人虽说是老年人,但仍然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仍然是“社会关系总和”中的老年人。人的一生是离不开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这就是人的社会属性;离开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人,不是现实的人、真实的人,是虚构的人、幻想的人。从童年,经由青壮年,再到老年暮年,都是如此。有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是不变的,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则是变化的。一个人步入老年,是一种自然现象,但随之也会在社会关系、人际关系方面发生变化。因自然的、生物属性的年龄原因,退出职业生涯、离开劳作场所,必然带来职业和劳作中形成的某些人际关系的淡化和断裂,这种社会属性方面的变化,则是一种社会现象。如果把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看作一个人生存、活动的重要支点,不难想象,进入老年,这种自然现象带来的则是职业和劳作中的某些人际关系的淡化和断裂,老年人的生活和活动舞台显然变小了,社会支点也显然弱化和减少了,这恐怕是老年人社会属性方面的较大变化。对于老年人来讲,逐渐老去,这种自然而然的生理现象还不是最难适应的,最难适应的可能还是离开工作岗位或劳作场所之后人际关系的衰减和变化。为什么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后出现心理上的巨大落差,产生失落感、边缘感、甚至孤独感等不适应的心理情绪,原因不在于变老后的生理方面的冲击,而在于人际关系变化和淡化后的社会方面的冲击。如果站在这个基点来看问题,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的兴起和发展,毫无疑问是为退休的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广阔的社会活动舞台,为这些老年人重建社会人际关系、重建生活和活动的社会支点,重新融入主流社会打开一扇大门,提供了机会。很多老年人热衷于老年教育,纷纷涌向老年大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要积极参与和融入社会,再建自己的人际关系,再立自己的社会支点,再回主流社会的活动舞台。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不少老年人学完这门课又学那门课,甚至选择留级蹲班,总是学不完,总是不愿意毕业,总是不愿意离开老年大学,可见学什么已经变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获得一个团体,有一个归属的集体,找到自己生活和精神的落脚点,填补或弥补因年龄原因而退休后社会人际关系的某些缺失和失落。这不能不说是老年大学兴起和发展的社会学因素,也是老年教育吸引老年人、赢得老年人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老年教育是老年人“再社会化”的重要通道。


众所周知,一个人要被社会所接受,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必须从小学习、接受教育,学会和掌握通行于社会的基本规范和知识,这也就是社会化。这就像计算机的光盘一样,要经过必要的格式化才能使用。在传统社会,老年人凭经验、凭阅历,是可以在社会生活中通行无阻的,但在社会进入现代化的今天,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深刻改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条件下,恐怕就不行了,就会成为问题。有阅历、有经验,是老年人的优势,但面对互联网和信息化的生活,面对信息技术对周围一切的渗透和支配,老年人的传统优势是要打折扣的,所剩无几。数字化、信息化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生活和活动的基本常识、基本规范,只有学习和具备一定的技术和文化知识,才能够在社会生活中畅通无阻,更便捷、更好地购物烹饪、乘船乘车、外出旅游,也才能真正融入主流社会。老年人和其他人一样,处于同一起跑线上,要继续学习教育,接受现代社会需要的新知识、新技能,也就是要“再社会化”。这远不是科学技术的事了,而是在科学技术的天地中能否生存发展的问题了,是个社会问题。人的社会化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再学习教育、再社会化,是一个人的终身任务。正因为如此,继续学习、终生学习,应运而生,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社会顺势而行。老年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兴起与发展显然是顺势而为、顺理成章的事情。老年教育、老年大学无形中起到了助推老年人“再社会化”的积极意义,帮助老年人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使他们融入现代生活,融入主流社会,在生活的海洋、社会的舞台中,行走自如、游刃有余。为什么学电脑知识,学旅游知识、学烹饪知识,学外语知识,成为老年教育、老年大学的热门选课,其原因也就在这里。不要小看了老年教育这一继续教育、人生教育的“最后一公里”,它不光是兴趣学习,也是老年人“再社会化”的大通道,是老年人过好现代生活的必修之课。


其实,从国内外的情况看,老年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也不单纯是教育领域、养老领域的产物,同样也是现代化社会发展对老年人群提出要求和老年人群积极回应这种要求的必然结果。我国老年教育兴起和发展,根本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开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老年大学从无到有、遍地开花首先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形成的物质文化条件和社会土壤,物质条件的丰厚,健康寿命的延长,老年社会的降临,精神世界的丰富,空暇时间的增多,这一切使得老年学习、老年教育成为必须、也成为可能。从这个视角来看老年教育、老年大学,无疑加深了我们对老年教育、老年大学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之间联系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了老年教育所包含、所承载的社会涵义,从而积极开拓和发挥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更好地造福老年一族、造福社会。


认识到老年教育与时代发展、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认识到老年教育所承载、所包含的社会内涵,就要积极拓展老年教育的社会功能。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要坚持面向社会、特别是面向广大城乡村镇老年人的办学方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突破部门所有、部门所享的狭小格局;课程设置、内容安排上要尽可能具有时代特色,既适应老年人群特殊需要又反映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引领老年人学习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知识,特别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和认识中国的国情,助推老年人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跟上时代和社会的步伐;办学模式要开门办学,走办学社会化、社会化办学的道路,避免与社会脱节、疏离,避免老年大学偏于一隅、安于一隅,成为只是老年人自教自学自乐自享的小天地。老年人和青少年、成壮年人群一样,都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是因年龄不同,社会角色作用不同而已,但在促进与社会交融互动、代际人群和谐相处这一点则是共同的。老年教育、老年大学有这样的社会功能和涵义,积极发挥促进社会交融互动、代际和谐相处的重要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老年教育是关乎民生的重要社会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大力推进新时代的中国特色老年教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老年群体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