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新闻 > 省外动态
校园要闻 市州动态 省外动态 通知公告
中国老年大学蓬勃发展培育“新人口红利”
信息来源:新华社发布时间:2017-05-04浏览次数:4142责任编辑:沈劳轩

新华社济南5月3日电(记者叶婧 潘林青)今年63岁的鲁西北农民杨瑞俊,仅有小学文化水准,和黄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到了这把年纪竟然还能上大学,并成为一名“声乐老师”。

杨瑞俊是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孙花药村村民,2016年9月开始在德州老年大学学习声乐。“我是村里第一个上老年大学的,现在一有时间就教村里的老头儿、老太太唱歌唱戏,还当上了‘导演’,组织些‘庄户’节目。”杨瑞俊说。

当前,中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截至2016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6.7%。

从传统观点来看,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中国“人口红利”正在加快消失。

然而,随着近年来中国老年大学的蓬勃发展,这一论点正在改变。不少专家提出,通过发展老年大学,让老年人接受再教育,中国将挖掘出“银发”人力资本的最大潜力,使老年人继续参与社会发展、为社会作出贡献。

山东省委老干部局局长厉彦林说,截至2016年底,山东共建有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6693所,校舍面积125万余平方米,在校学员56.73万人。

不少人认为,老年人退休后便很难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多贡献。但是国际老年大学协会主席弗朗索瓦·维拉斯认为,通过发展老年大学,就能为“退休”提供一个积极的认知——退休并不是无聊或者年老的代名词。

和杨瑞俊一样,今年65岁的刘文芝退休后,也在德州老年大学进行“深造”,目前已学习了二胡、电子琴、京剧、剪纸等多门课程。

“我现在发挥的不是‘余热’了,而是新的‘光和热’,对社会对自己都有很大好处。”刘文芝说,对社会而言,许多人正跟她学习乐器和剪纸,提高了学员们的艺术素养;对自己而言,退休之后的生活不再单调寂寞,每天劲头十足。

厉彦林说,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目标和理念。老年人接受再教育,已成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

除了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一些老年人还能在老年大学中相互照顾,“以老养老”,减轻社会抚养负担。

德州老年大学副校长刘蔚说,针对老年人需求,学校不定期组织了健康、急救等专题讲座,一些老年人有了专业知识,不仅能给自己保健治病,还能及时帮助其他老人,尽可能减少了“患上小病无人理,拖成大病无法治”等问题发生。

中国一些老年大学还探索了“老年大学+志愿服务”办学模式,结合教学工作,成立了诗社、书画院、摄影协会、朗诵社等学员社团组织,组织学员进农村、社区、养老院、高校,并筹备建立老年大学学员志愿服务团,引导学员社团以兴趣爱好为纽带,用所学知识服务社会。

如今,中国老年大学正在蓬勃发展,培养出了越来越多像杨瑞俊、刘文芝这样的“新人口红利”。

据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统计,截至目前,中国老年大学(学校)已经发展到近6万所,在校学员700多万人,老年教育事业已是“春色满园”。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中国县级以上城市原则上至少应有一所老年大学,50%的乡镇(街道)建有老年学校,30%的行政村(居委会)建有老年学习点。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大学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弗朗索瓦·维拉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