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理论研究 > 调研研究
调研研究 经验交流
特色兴校 发展筑梦
——湖北省应城市老年大学课题结题报告(节选)
执笔:胡幼骏 陈国庆
信息来源:应城市老年大学发布时间:2018-01-11浏览次数:5518责任编辑:沈劳轩

 国家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力”;“国家发展老年教育,把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鼓励社会办好各类老年学校”。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任务,标志着我国老年教育进入自觉发展新的历史阶段。在这新时期下,按照湖北省老年大学协会的安排和有关专家建议,我校承担了《县级老年大学特色办学实践与对策研究——以应城市老年大学为例》课题。课题组在认真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回顾应城市老年大学创办15年来的发展历程,总结了学校以科学发展观和改革创新为指导,不断创新办学理念,努力营造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学校个性的实践过程及其在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探索了今后发展的对策,期望能对老年教育的改革发展有所推动。

一、作法及成效

应城市老年大学创建近15年来,经历了开创、探索、发展的实践过程。学校始终坚持“党政主导、社会支持,以人为本、因需施教,和谐校园、互动多彩,颐养康乐、进取有为”的老年教育理念,营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学校个性,使学校跨进了特色兴校,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一)党政主导,顺势协力的组织管理特色

1、坚持“五主”体制机制  建校以来,学校一直坚持实行市委、市政府主导,组织部主管,老干部局主办,市直有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务委员会主责,以离退休老同志为校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主力的“五主”体制机制。学校配备了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明确由市委常委、组织兼统战部长抓老年教育、任学校校长;由一位原市政协副主席任常务副校长兼校党总支书记,主持日常工作。市委组织部协调,市财政局经过调查研究后,从2003年起,学校办公和日常开支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按计划划拨,并且逐年增加,额度由当年一年3万元,到2012年达到30万元。现在整个校园占地9000多平方米,教学和活动用房4600多平方米,跃居全省县级老年大学的先进行列。

2、采取“校会合一”、“班会合一”,整合资源,共创共建的办学模式  学校创办之初,就坚持以老年大学为轴心,与市有关涉老组织相结合,充分整合和引用社会资源。学校与市老年文体协会实行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模式。协会主席兼任学校常务副校长,主持老年大学的全面工作。“校会合一、班会合一”运行模式的实施,为老年大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多年的实践看,老年大学与社团组织相结合,实行“校会合一、班会合一”的办学模式,有利于老年大学的工作开展和老年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从各社团组织的会员入学情况看,15年来,累计入学学员15860多人次,2014年秋季在校学员3000人左右,各班报名注册学员3400多人次,分别占88%、77%和78%。他们之中,有220多人担任了学员会和专业班的班干部或学员党支部负责人。

3、坚持创新,加强学校党建工作  经市委批准成立了“中共应城市老年大学总支部委员会”。建立了一个教师(含工作人员)党支部和14个学员党支部,为了便于开展活动,还按班级和校内社团为单位,成立了52个党小组,初步形成了党的基层组织网络。根据市直机关工委授权,学校党组织可以发展党员,并列入市委的每年发展计划。近几年来有几十位老年学员递交入党申请书,先后有两名70多岁的老教师和两名60多岁的老年学员在老年大学光荣入党,实现了几十年的夙愿。学校党总支先后被孝感市委和应城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以人为本,因需施教,贴近老年教育教学特色

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和大胆探索,坚持改革创新,丰富教学内涵,学校逐步走出了一条以人为本,因需施教,贴近老年,遵循老年教育规律,体现老年教育特色的路子。具体体现在:“涉老”的教学内容、“适老”的教学方法、“贴老”的教师队伍、“便老”的管理方式、“悦老”的教材讲义、“为老”的校外班和远程教育。

(三)丰富多彩,亮点纷呈的校园文化特色

多年来,学校始终把建设彰显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宜教宜学的人文环境及和谐氛围,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和有效途径。

1、建设优良校园环境,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十分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和改善,悉心打造校园环境文化。整个校园分为教学、活动和休闲等三个区域。共有专用教室11间,文体活动室10间。先后共投入近300万元,购置安装了电脑、投影仪、音响、各种乐器、摄照相器材等300余台(件);更新了乒乓球、台球等专用活动室、多功能演艺厅和校史陈列室。还在校园内外建起三个门球场(其中两个为人工草坪球场),一处垂钓池和一个花卉盆景基地。基本上能满足教学和师生文化活动的需要。先后开办了藏书6000余册(套)的图书馆和拥有30多台电脑的电子书城;建起和制作了3处宣传橱窗、30余幅展牌和一处文化墙。

2、打造和谐校园人文品牌,培育校园文化精神  学校按照老年教学的方针和要求,坚持科学建校,文化立校和特色兴校,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理念、校风、学风、校园人文品牌和学科特色,不断丰富了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的内涵。一是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二是倡导优良的校风、学风、教风,三是打造校园人文品牌。特别是网上开办“共同的博客——为应城发展进步进言献策”,在本地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

3、开展多彩校园文化活动,彰显校园文化魅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校园的活力之源。长期以来,学校把重视建设校园文化阵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学乐结合,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老年大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

4、搭建文化活动平台,扩大校园文化影响  多年来,学校坚持把搭建活动平台,拓展活动空间,发掘老年文化艺术潜能,扩大校园文化影响,作为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一是加强文化社团建设;二是开拓校园文化新载体,丰富校园网络文化;三是引导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全市节假日和其他重大文体活动,基本上都由老年大学组织,或由全校师生“扛大头”。学校推出的“夕阳欢歌”综合文艺品牌和“老年文体艺术节”,已作为应城市传承的文化品牌。

(四)学为结合,服务社会的老有所为特色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开门办学,融入社会,服务大众,营造和谐,老有所为,奉献余热的办学方向,引导老年学员再次社会化。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通过老有所为,服务社会,不仅充分展示现代老年人的风采,体现老年人的价值,而且开拓了反哺社会,社校双赢的持续发展前景。

1、积极开展“关爱”活动  一是对残疾人、困难户、孤寡老人和高龄人群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二是坚持每年在一些福利院开展慰问演出活动;;三是坚持每年在一些大型活动中,组织师生为参加活动的高龄人群提供服务,保证他们的安全,顺利参加活动。四是在每年的“助残日”、“抗灾日”、“重阳节”等国家法定的活动日,组织编写相关文章,利用网络等形式,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扶贫助残、关爱帮助弱势群体和老年人权益保护政策。

2、热心开展“关心下一代”活动  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老年所为”活动的重点。一是开展网吧监督;二是组织师生多次到市特殊教育学校为该校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书法绘画辅导等;三是开展法制讲座;四是开展寄宿学生安全检查和校车安全检查活动;五是开展帮困助学活动等。

3、深入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   一是组织了70多名具有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员,在一些社区开展书法、绘画、歌咏、戏曲、鼓乐、健身舞等方面的辅导和现场为社区居民书写字画活动;二是积极组织和参与各项文化体育活动;三是为各种公益活动和大型社会活动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提供自愿服务。

4、切实开展建言献活动  一是学校适应信息技术迅速普及的形势,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开展网宣活动,传递出满满的正能量。老年学员在市内的官方网站《应城网》和市广播电视系统的《广电网》上,分别担任版主的有十多人,网友多达二百人;二是鼓励和组织师生,利用自己的专长,积极参加本单位、本社区和一些企业的建言献策和其他服务活动;三是组织师生参加了市老龄办、市关工委、市文体局和老年志愿协会等单位组织有关经济和社会发民展和各项志愿服务活动。

二、体会及启示

(一)营造“党政主导,顺势协力”的组织管理特色是老年教育不断发展的关键。

(二)营造“以人为本,贴近老年”的教育教学特色是老年教育不断发展的前提。

(三)营造“丰富多彩,亮点纷呈”的校园文化特色,是老年教育不断发展的源泉。

(四)营造“学为结合,服务社会”的老有所为特色,是老年教育不断发展的途径。

三、对策与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也正是我国老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老年教育事业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中地位日益彰显,因而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与全社会关注。特别是已提升至国家层面上,从立法和规划层面上提出对发展老年教育的要求,这都为今后进一步发展老年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一大好时机,认真总结过去十多年来县级老年大学的工作实践,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的要求,攻坚克难,破解老年教育发展瓶颈,创新老年教育理念,创新发展模式,创新体制机制,继续推进县级老年教育事业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并且争取转型发展,规模发展。

(一)优化组织管理有新机制

回顾应城市老年大学走过的历程,实行“五主”管理体制和形成多方齐办共管的办学模式,取得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学校十分鲜明的组织管理特色,对老年大学建立和老年教育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优化这种管理体制,克服政策法规缺乏,保障机制不稳定,主体责任不健全等问题。在当前老年教育进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形势下,要大力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政策法规机制、财政投入和社会支持保障机制、党政主导下的教育行政推进机制,逐步做到老年教育事业纳入党政工作议程,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费开支纳入财政预算,业务管理纳入教育系列,发展目标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从而实现应城老年教育的规模发展、内涵发展、持续发展。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创新教育理念,树立先进的老年教育观。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从事老年教育事业的工作者,要牢牢树立老年教育也是重要民生工程的理念;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的理念;是应对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积极老龄化”的思想指导老年教育的理念;老年教育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以实现老年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又好又快发展的理念。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认识老年教育的定位、地位、作用和意义,明确老年教育的指导思想,发展方向,树立先进的老年教育观。二是期盼加强老年教育顶层设计,大力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国家《宪法》充分肯定了老年人继续接受教育的权利,《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是明确规定,国家发展老年教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重视老年教育。从2001年6月中组部等五部委发出发展老年教育,办好老年大学的通知起,各地陆续出台了老年教育条例及保障老年人继续学习或办好老年大学的法规,这些都从法律和政策的角度保障了老年教育的健康发展。为了更好地依法办学,依法发展老年教育事业,建议国家出台专门的“老年教育法”或者“老年教育条例”。除国家层面外,各级各地,特别是县市级地方的党委政府,首先要加大对上述法规的执行力度,同时也要联系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条例”或政策“规定”,以保障本地老年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要建立健全财政投入和社会支持的保障机制。国家应明确各级政府对老年教育的财政投入比例、标准及财务专项拨款的渠道,建立一个政府拨款为主的资金保证体制。面对各地发展不平衡这一情况,单靠政府投入不切实际,必须要在政府不断加大投入的基础上,鼓励社会向老年教育这一公共服务事业投资捐款,赞同单位为本单位的学员集体缴纳报名费,允许学校向学员收取适当学费等手段,以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资源社会化,使政府、社会、个人共同筹措资金来满足需求。四是建立健全主体责任制度。从目标的情况看,我国的老年大学多数由老干部工作部门主管,也有部分学校分别由民政、文化、老龄、教育、部队、高校等部门和单位主管,还有由多个部门齐抓共管。所有这些,都各具特色,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老年大学办学体系,都符合“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但上述作法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在当前老年教育进入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形势下,各级、各地要理顺老年教育的管理体制,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制订好本地老年教育近期和长期的发展目标,作为老年教育事业和民生公益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好学校定编定员和定财政予算经费工作,并且随着地方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对老年教育投入,建立老年大学办学经费保障机制。老年大学不管由谁主管,政府的教育部门都要参与其中。在目前,老年大学归口教育部门管理的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建议各级建立“老年教育领导小组”,成员由党委、政府领导,教育、老干部、老龄、民政、文化、工会、发改、财政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并明确教育部门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的选任、教师的培训、教材的编写选购、教学设施配备及教学管理的指导等事宜。对其它部门也要明确各自的责任,大家各司其责,齐心协力,真心诚意,齐抓共管,为老年教育事业进一步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并且争取转型发展,规模发展,持续发展明确努力方向和方法途径,为老年大学的建设提供各项服务工作。

(二)创新教学有新构想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生命。教学质量的水平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等因素。应城市老年大学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因需施教,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要克服前面提到的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材缺乏和教学研究滞后等问题,一是探索教学管理模式,拓宽老年教学内容。要学习省老年大学实行三统三分的教学管理模式,即统一教学大纲、统一学制、统一教材或讲义;分层次设班、分对象施教、分专业展示。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方针,通过广泛的老年学习需求调查和分析,以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本质特为导向,把握老年教育对象的自身需求,把握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及其对老年人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可兼顾兼容,做到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有机统一。还要推出本校的特色课程,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教育课程体系,从而全面提高老年教学质量。二是加强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办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要根据所设专业配备相应数量的固定教师,稳定教师队伍;与教育、文化、卫生等部门建立明确的师资协作制度,实行教育资源共享;完善“校会合一”机制,学校与社团建立人才信息互通平台,建立招募志愿者机制,补充兼职教员队伍,建立师资库。除此之外,国家应该要求和鼓励师范院校开设老年教育专业,以满足长远需求。应确认老年大学教师的地位,落实相关待遇,稳定老年教育的教师队伍。三是高度重视老年大学教材建设,教材是教学的一个重要依据,合理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必须有合适的教材讲义,与日益发展的老年教学教材的需求相比,教材建设任重道远。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要高度重视当前老年教育教材不统一、不规范的现状,要在统一教学大纲的基础上,发挥好现有教材工作机构的组织统筹作用,尽快摸清现状,拟订工作规划,切实加以推进;各地各校要参考使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组织编写的教材,继续组织支持教师自编教材,同时对现有教材做好分类建设工作,按“适用优质”要求分别对专编专用、借用移用、讲义提纲等不同形式的教材和课件进行充实完善,特别对尚无教材或难以编写的教材要尽快查漏补缺;要重视教材的发行使用工作,改变老年教学在教材上的自行其是和无序状态,从而提高老年教学的规范和质量。四是从扩大老年教育供给的高度,努力力提升校外班和远程教学水平,使更多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要认真规范校外班的教学活动和社会活动,提高校外班的教学质量,扩大校外班的吸引力和影响作用。要重视远程教育收视环节的管理,要在鼓励个人收视的同时,倡导建立社区和乡镇收视点,扩大集中收看收听电视,电台课程节目的老年人群,增强远程教育的教学效果。五是强化教学管理和老年教学理论研究。做好教学的过程管理,建立听课、评课、观摩等制度,跟进教学的全过程,督促教师自觉提高自身素质;要重视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对发展老年教育事业的推动作用。对独立开展理论研究还不具备条件的学校,如县市一级的老年大学,首先要积极借鉴、吸收现有科研成果,指导教学工作,同时也要增强学术意识、倡导学术民主、开展学术讨论、注重学术创新,组织学校领导和教师撰写教学体会和经验文章,适时开展特色办学的研究,总结“学、乐、为”相结合的经验和规律,不断改进教学形式和内容,力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创新。

(三)活跃校园文化有新举措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同样也是学校的精神所在、灵魂所在。它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有直接重大的作用。老年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内容一般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还可加上行为文化等。它需要历史的长期积淀和学人的精心打造才能形成,决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永恒的课题,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诸多领域进入深入探索。一是尽力构建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文化品位的主要体现,也是学员陶冶情操,健康向上不可缺少的条件。即使是县级老年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要坚持高标准,采取新举措。首先要重视校园环境的建设和改善,要多方筹措资金,扩大校园面积和教学及活动场地,增加教学和文化活动设施设备。同时搞好绿化、美好、亮化、净化工程。还要打造好文化宣传阵地,为老年学员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是精心培育精神文化。老年大学的精神文化是学校发展的能动力,老年大学的内涵、形象、生命力、传播力以及由此产生的感召力等都由精神文化导向。首先要坚持德育为先,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抓好学校的党组织建设,引导师生树“长者风范”,做“风范长者”。以此为依托,抓好师生的思想教育,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校园和谐。其次,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认真总结、提炼办学实践中的经验,完善、充实精神文化的内容,彰显文化亮点。要引导广大师生牢记老年大学的办学理念,奉行办学宗旨,遵行办学方针,践行校风、学风、教风,遵守校规校纪,参与文化活动,共同孕育校园文化精神,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精神的内涵。三是努力充实制度文化。制度是学校管理的规章,也是师生行为的准则。好的制度文化既是办学的基本保障,更是增强学校内部聚合力、外部影响力等软实力的根本保证。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学校教学活动实际建立和补充一系列更加人性化的规章制度,包括招生制度、学籍管理、学员管理、班级管理、校园管理、教师守则、教学管理、听课评教制度、专用教室及教学设备和用品管理、工作人员责任制、财务制度、党建制度等,规章制度既要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又能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相适应,从而进一步完善制度文化。

(四)提升“有为”有新思路

 老有所为,服务社会是老年大学办学宗旨和办学方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年教育重要出发点和归宿,也是促进老年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老年学员大多是离退休者,但他们仍然是社会建设的参与者,老年大学要充分挖掘他们身上蕴藏着的大有可为的潜力和昂扬向上的正能量,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中发挥积极作用,真正成为现代老年人、中华民族的传承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传班人。一是要为老有所为打好素质基础。老年大学要发挥学科设置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通过课堂教学传授,课外活动熏陶,使老年学员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不断提高,学习和掌握大量有用、可用的知识、技能和才艺,增强服务自我、家庭和社会的能力。二是要为老有所为提供载体。主要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开办校外班、设置远程教育接收点、建立老年活动基地和建立健全校社联系关系,为学习活动拓宽载体,把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幅射到基层单位,把老年学员能力延伸到群众之中,从而为老年学员走出校门,融入社会提供途径。三是要为老有所为打造活动平台。老年大学要引导老年学员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活动,他们在学校里是学员,在社会上是老师,充当组织者、辅导员,成为农村、社区文化活动的领头雁、主力军,如担纲重大事件宣传和节假日欢庆活动,引导辅导群众晨晚练,跳广场舞,讲好中国故事,参与各项文体表演比赛等。引导老年学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宣传环保,维护交通,扶贫济困,关心下一代,老年志愿服务,用长者风范带动良好家风、民风和社会风气,为地方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尽己所能,献计出力。四是要为老有所为建立激励机制。学校要通过宣传发动,培养典型,总结经验,创先争优,在老年学员中传播正能量,提升精气神,做好正面教育和积极引导工作。激励大家“退而不休献余热,老不倚老谱新篇”,形成顺应时代发展和复兴圆梦的召唤,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继续为社会、为他人有所作为,甚至大有可为。同时,要正视老年学员已经退出生产和工作岗位,且年高体弱的现实,学校组织活动和个人老有所为都要把握好度,做到尽己所能,量力而行。